青春的热忱在实践中延续,成长的足迹在基层里延伸。2025年暑期,我校青年学子怀揣理想与朝气走出校园,在乡村田埂、社区街巷与实践岗位上留下坚实足迹。每一滴汗水都滋养着成长,每一次实践都镌刻着青春。这个夏天因知行合一而充实温暖,实践中收获的感悟与沉淀的思考,正化作青春路上最珍贵的成长印记,见证着学子们在基层沃土中的蜕变与成长。
文化与传媒学院:郭宁格
“种果青年”中国精神宣讲团成员
作为“种果青年”中国精神宣讲团的一员,踏上信阳的土地,红色印记便在心中深深镌刻。浉河公园的宣讲台,让我们看见历史与当下的共鸣——老人的烽火回忆、孩童的英雄追问,让宣讲成为唤醒记忆的桥梁;信阳博物馆里,茶香与红色记忆交融,诉说着动荡中的坚守;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的文物,重现军民浴血奋战的豪情;青年营地的理想畅谈、南湾礼堂的治淮奋斗史、许世友将军故里的忠勇故事,让红色基因有了具体注脚;鄂豫皖苏区首府纪念馆的史料与烈士陵园的献花,让我们触摸到安宁的重量。这场实践让“种果青年”深知:中国精神不是抽象概念,而是血脉里的力量。我们既要讲好故事,更要践行精神,让红色火种在新时代燎原。
外国语学院:冯海涵
青“延”青语延安精神双语宣讲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
作为青“延”青语团队的队长,这一路的双语宣讲,更像一场与信仰的对话。马氏庄园里,当“耕读传家”家训经双语解说流淌而出,外国伙伴追问匾额斑驳背后故事时,我忽然懂得:红色基因传播不是刻板背诵,而是让历史细节在跨文化追问中鲜活;红旗渠悬崖上,老党员用布满老茧的手比划凿山场景,掌心的裂痕比双语解说更有力;谷文昌纪念馆的“木麻黄”照片前,翻译治沙誓言时,风似带着当年呼啸;李子园、盘龙山村的实践让我明白:“语”是扎根土地的语气,“延”是延安精神在乡土延续的执着。这一路,我与团队成员一起看了很多风景,最后发现:最动人的,是我们这群年轻人,终于学会了用世界听得懂的方式,讲好那些沉甸甸的中国故事。
会计学院:闫世蕴
“财路先锋”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
“财路先锋”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河南中瑞之行,是一次让我对财税专业价值重新锚定的旅程。在真实业务场域中,AI三分钟完成三天工作量虽令人震撼,但也让我深刻领会到“专业判断是灵魂”的深意——技术是工具,而人的洞察与决断才是立足根本。实践中打磨数字化工具运用能力的过程,更让我明白“财路先锋”的“先”,在于主动拥抱变革、以知识与实战构建竞争力。前辈们“质量为生命线、独立为脊梁骨”的坚守,为“先锋”二字注入精神内核。从对底稿批注的极致审慎到顶住压力追查到底的执着,我读懂了专业尊严的分量。这段经历让我确信,“财路先锋”的使命,不仅是驾驭技术、深研准则,更是以匠心守底线、以担当护秩序。未来,我将带着实践的馈赠,在财税之路上精进不辍,不负“先锋”之名。
信息工程学院:梁玲
“反邪教联盟”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
“反邪教联盟”暑期社会实践团的线下走访,是一场凝聚力量的集体实践。从启动仪式前的展板布置、物资分装,到每日活动后的复盘调整,团队每个人都在发光:有人擅长与老人沟通,主动承担敬老院宣讲任务;有人擅长新媒体,负责记录活动素材;指导老师逐字打磨新闻稿、奔波协调……这些瞬间让我深知,反邪教宣传的顺利推进,从来不是一人之功。西云村走访时突降大雨,大家手忙脚乱地护着宣传册,挤在屋檐下相视而笑,暖意满满。总结仪式上,屏幕回放片段时大家眼眶泛红,动容不已,让“团队”二字有了温度。我们不仅完成了反邪教宣传任务,更在协作中学会了倾听、包容与担当。这段经历让我明白,最珍贵的收获,除了实践成果,还有并肩作战的情谊与共同成长的力量,这正是“反邪教联盟”团队凝聚力的生动注脚。
商学院:刘福繁
“聚数乡潮”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
作为“聚数乡潮”暑期社会实践团的一员,我随团队赴河南滑县,聚焦高营村手工水饺开展调研,深感此行是触摸乡村产业脉搏、获得珍贵历练的过程。实践中,我们溯源文化根基,暴庄村“林屋山民送米图”的仁厚精神、道口古镇的商贸遗风、欧阳书院的文脉,让我们明白高营村水饺的口碑不仅源于工艺,更根植于这片土地的历史人文。我们深入走访联富食品厂,见证传统手工与现代管理的和谐协作,真切体会到“坚守品质”背后的汗水。此次实践让我深刻理解了文化对乡村产业的支撑力。作为商科学子,“聚数乡潮”团队将持续关注乡土品牌,用专业知识助力其拓展市场,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。
教育学院:宗欣茹
“歌舞青春”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
这个暑期,我跟随“歌舞青春”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荥阳市爱乐幼儿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,负责教小朋友们朗诵。这段经历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幼儿园的运营模式,也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。实践中,我始终秉持敬业精神和责任心,认真履行职责,注重与团队成员协作、与指导教师沟通,与幼儿园老师保持良好合作,教会了孩子们正确的朗读方法。同时,我坚持自我提升与反思,不断寻找不足、探索进步空间。这次实践是我人生中宝贵的经历,让我在团队协作、沟通交流等方面获得了显著成长,也让我更有信心和能力迎接未来的挑战。
艺术设计学院:刘念
“盖世英雄”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
这个暑假,我随“盖世英雄”暑期社会实践团到光山县熊畈村开展了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。首日作画时,孩子们渴望参与的眼神打动了我,于是我让他们拿起画笔一起创作。有个小男孩认真为茶树填色的模样,让墙绘有了温度。每天下午,创作现场变成了露天课堂,我们教孩子们调色、画线,他们也主动帮我们递颜料、指出补色的地方,让酷暑中的创作满是欢乐。完成墙绘返程时,我意识到:艺术应该是温暖人心的纽带,我们用专业知识美化乡村,孩子们用纯真让我们懂得艺术的本真,希望未来有更多艺术学子能用画笔助力乡村振兴。
智能工程学院:李欣琳
“豫见非遗”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
这个暑假,我随“豫见非遗”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安阳滑县,探寻有着近千年历史的木版年画。这种起源于宋元、兴盛于明清的传统艺术,融合了豫北民俗和戏曲等元素,风格独特。在滑县人民文化馆,负责人为我们讲解展品、介绍年画历史,并与传承人一起带我们体验了拓印。亲手操作时,才更能体会到它的复杂——需经设计、刻版、“一版一色”套印等多道工序。如今,仍有民间艺人坚守这门手艺,政府和文化机构也在积极推动保护。这次探寻让我深切感受到,木版年画不仅是色彩与线条的艺术,更是匠人们血脉里的文化基因。期待更多人关注,让这份非遗瑰宝代代相传。
商学院:李月茹
“乡创客”筑梦团暑期实践团成员
作为“乡创客”筑梦团暑期实践团的一员,走进社树村的那一刻,我便被这片土地上的生机与变化深深震撼。在田间地头的走访中,我们真切触摸到乡村振兴的脉搏,更在实践中读懂了“实干兴邦”的深刻内涵。村干部用行动诠释着实干的力量,从硬化道路让“脚不沾泥”成为现实,到将荒废宅基地改造成文化微景观,他用看得见的变化凝聚人心。这让我们明白,实践不是空洞的口号,而是解决真问题的行动力。产业发展的实践更让我们动容,从服装厂到“三厂一社”的成长,从村民“家门口就业”的笑脸到高校采购拓宽销路的探索,每一步都印证着“实践出真知”。这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,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青年成长,唯有扎根实际、脚踏实地,才能让梦想在实践中绽放光彩。
土木工程学院:马志博
安全防线 青春守护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
参与安全防线 青春守护暑期社会实践活动,让我深切体会到安全知识普及的意义与青年担当。我们在信尧广场、清趣园等场所,用生动案例和通俗语言向居民宣讲防汛、消防、网络诈骗等知识。经过我们的热情相邀,路过居民逐渐驻足倾听,主动分享亲历见闻,这使我深切感受到公众对于安全知识的迫切需要。在王屋山景区,我们为游客普及山林防火和户外安全知识;在消防站,消防员专业的演示与耐心的讲解,让我们直观感受到救援工作的不易,也对消防安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。此次实践,不仅让我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,更让我明白,作为新时代青年,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,用青春力量为筑牢安全防线添砖加瓦。
金融学院:赵慧丽
“金言金语”反诈宣讲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
参加“金言金语”反诈宣讲暑期社会实践团,是我人生中一次意义非凡的经历。实践过程中,我们深入社区、学校、乡村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鲜活的案例,向不同年龄层的群众讲解反诈知识。起初,面对陌生人,我内心充满紧张与不安,但看到队友们热情洋溢的样子,我逐渐克服了心理障碍,勇敢地开口宣讲。记得在一个社区,一位大爷起初对我们的宣讲不以为意,可当我们讲到针对老年人的“保健品诈骗”案例时,他听得十分专注,还主动向我们询问防范方法。那一刻,我真切感受到了我们实践的价值。未来,我也会继续投身反诈宣传工作,以青春之名,为筑牢反诈防线贡献力量。
夏日乡间的实践时光虽近尾声,青春扎根基层的收获却历久弥新。青年学子们带着对基层的热忱深入乡间,在与乡土的深度联结中读懂责任分量,在服务乡村的具体行动中沉淀担当力量,让“实践出真知”的成长逻辑愈发清晰。这段“暑”往乡间的经历,让担当在实践行动中生长,成为青春与乡村双向滋养的温暖印记。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“暑”往乡间,“实”获成长|优秀暑期社会实践感悟(一)